2018年上半年山丹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索引号 | 6207250015/2018-44107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统计局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目录 | |
生成日期 | 2018-09-11 14:22:00 | 是否有效 |
上半年,全县整体经济运行平稳,但面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压力,后期保增长难度依然较大。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7亿元,增长3%,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3.2个百分点。
一、 经济运行情况
(一)第一产业形势趋好。
上半年,全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农业经济总体良好。预计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将延续一季度增长态势。
利好因素分析:一是夏粮丰收在望。虽然去冬今春以来,气温偏高,降雨量较少,局部地方出现了旱情,但6月份的几场透雨,缓解了旱情,通过近期农产量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小麦亩产均在421公斤/亩左右,夏粮有望再获丰收。二是在全县大力发展戈壁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大环境下,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1725亩,增加181亩,增长12%。设施蔬菜产量达到8881.5吨,同比增长81%。三是畜牧业生产平稳。上半年生猪出栏达到1.94万头,同比增长3.77%,存栏2.27万头,同比增长0.91%;牛出栏0.29万头,同比增长3.64%,存栏2.07万头,同比下降2.44%;羊出栏18.53万只,同比增长2.63%,存栏59.48万只,同比增长4.25%。
不利因素分析:由于我县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加之农产品价格一直波动下滑,近几年各类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种植效益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农业增加值的增长。
(二)第二产业增速放缓。
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29亿元,同比下降1.1%,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95亿元,同比下降3.1%,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35亿元,同比增长0.5%。
(1)工业经济降幅加剧。占全部工业增加值81%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亿元,同比下降4.1%,增速较一季度回落7.8个百分点,虽6月份增速比5月份收窄了6.82个百分点,但在下半年仍将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
利好因素分析:一是电力和热力生产企业稳中有增。上半年以来,因国家电网公司放开太阳能发电企业配额限制,我县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增速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5.2个百分点。
不利因素分析:一是规上工业呈下降态势。全县规上工业10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增加值呈负增长,累计降幅为-13.29%,1-6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从49.46%下降到11.92%。二是高增加值率行业增加值下降严重。1-6月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增加值累计下降14.5%,水泥及水泥制品行业增加值累计下降23.8%,两个行业增加值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50%以上。三是从5月开始受国内外环境影响,铁合金需求减少,价格下跌严重,铁合金企业为保利润率实行避峰(用电高峰)生产,且这种情况就目前来看还会延续很长时间,势必会影响工业增加值的稳步增长。
(2)建筑业发展平稳。上半年,全县11家在库资质以上建筑企业预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366万元,同比增长9.4%。签订合同额6.76元,同比增长49.9%。全县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达到6.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1%,为建筑业产值的增长打下了基础。
(三)第三产业小幅增长。
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69亿元,同比增长3.7%。
利好因素分析:一是支持GDP核算的批零住餐四行业从第二季度有所好转。分行业看,上半年批发业实现销售额6.31亿元,增长13.6%,零售业实现销售额9.45亿元,增长11.7%,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23亿元,增长10.2%,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74亿元,增长11.8%。二是金融业增长较快。1-5月,银行机构期末存款余额增长10.8%,贷款余额增长0.26%;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75%,存贷情况增长较好。三是非营利性服务业持续平稳。参与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测算的财政八项支出累计增长9.14%,支出情况明显好于一季度。
不利因素分析:一是房地产业相关指标均为负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9.6%,房地产从业人员及报酬分别下降3.8%,3.09%。
(四)固定资产投资止跌回稳。
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8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9.48亿元,同比下降6.25%;500-5000万元项目完成3.46亿元,同比增长54.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9451万元,同比增长10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3364万元,同比下降16.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6699万元,同比下降6.3%。
(五)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上半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7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95元,同比增长8.5%。这“两个收入”的增速均高于全县GDP的增速。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体来看,上半年虽然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即项目储备不足、工业增量不足、消费活力不足等问题。
(一)项目储备严重不足。一是支撑投资增长的大项目依然较少,1-6月计划投资上亿元的续建项目6个,计划投资24.35亿元,已完成投资16.26亿元,剩余投资8.09亿元。新开工入库亿元项目只有3个,计划投资7.36亿元。二是新入库项目较往年减少,1-6月,全县开工建设的5000万元及以上新入库项目8个,500-5000万元新入库项目43个。后续项目数量严重不足,将影响全年投资任务的完成。
(二)工业增量严重不足。上半年,全县工业项目开工建设16项,完成投资3.37亿元,同比下降16.76%,其中采矿业投资完成0.95亿元;制造业投资完成1.93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0.41亿元;建筑业投资完成0.04亿元。此外,上半年全县无新建工业企业入库。工业投资和新建企业的不足是工业增量缺乏的主要表现,都会对今后工业经济发展增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消费市场活力严重不足。一是重点企业和大型超市销售状况差。大部分商业企业经营遇冷,业绩持续下滑,上半年,全部在库的5家超市中累计下降3家,占超市总数的60%,零售额合计下降3.87%。二是餐饮业活力不足。上半年,限上餐饮企业(单位)营业额增速呈递减态势,2月--6月餐费收入分别为-22%、-24%、-23%、-14%、-9%。
三、对策建议
(一)抓工业。加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调度,切实解决企业生产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充分释放现有优势企业产能,确保达产达标。进一步督促新建企业投产达产、升规入库,深挖潜力,提升企业增量和效益。
(二)抓项目。一方面紧盯并及早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资金投向,切实抓好项目储备和政策资金争取。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激活社会资本,撬动民间投资。另一方面要强化项目清理。对建设项目逐个清理,业主单位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法人单位、建设项目的相关材料,及早办理入库事宜,确保开工建设项目纳入统计管理并按时报数。
(三)抓三产。加快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消费网点布局,促进消费向多元化和高档化延伸,推动消费增长。继续实施全域旅游带动战略,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一批优质景点,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鼓励和开发现代旅游业和医养结合服务业等新业态,力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消费全面升级。
(四)抓“四上”。培育“四上”企业是提升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加大政策扶持,确保“应入尽入、应统尽统”。 及时梳理重点培育企业和拟纳规入统企业,做大增量,做强存量,发展规模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为后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