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20期
索引号 | 6207250037/2020-00364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目录 | |
生成日期 | 2020-08-26 14:42:44 | 是否有效 | 是 |
第20期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 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六日
我县“四个强化”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防汛救灾电视电话会议,及时安排部署全县当前防汛救灾工作,进一步靠责任、明确分工,落实中小型水库、城防工程、河道、重点山洪沟、重点防汛地段行政部门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管理单位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共18人,在门户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强化隐患排查。对全县中小型水库、行洪河道、山洪沟道、山洪灾害易发区等可能发生洪灾风险的区域进行细致排查,发现水库危险点2处,行洪河道危险点涉及7个乡镇11处,山洪沟道危险点涉及8个乡镇27处,山洪灾害易发区涉及6个乡镇21个村,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开展常态化巡查。三是强化预警监测。严格落实汛期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利用“户户知”山洪灾害监测平台发布预警35次、短信2.4万条,为抢险救灾提供了信息依据。四是强化山洪灾害防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乡镇和行政村山洪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各乡镇紧抓“谁转移、怎么转、转到哪”三个重点环节细化完善本辖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现已修订6个乡镇56个村级山洪灾害应急预案,逐户明确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一旦发生山洪灾害,确保群众“方向对,跑得快”。
(县水务局 刘晶)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多点突破提升交易水平
一是精简办事流程。清理规范项目进场要件5项,立项批复、资金来源、招标方实行自主挂网公示,以银行电子保函代替保证金。加快推进线上服务事项,实现进场登记到结果公示全流程“一网通办”。强化部门间衔接沟通,延伸交易服务触角,第一时间向平台传递交易信息,及时跟踪做好业务咨询指导服务。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对接实现交易数字证书(CA)全省通用,启用公共资源交易手机APP,推进自然资源、林业、水利、交通等领域招投标系统建设,努力构建大数据智能化服务新格局。三是压缩交易时间。工程类重点项目资格预审后,由预审合格投标人提出提前开标申请,行业主管部门和招标方同意后提前开标。对招标公告期、结果公示期,按照“日历天”计算期限,大幅缩短交易时间。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中介及专家队伍培训,实行评标专家服务承诺制,落实“一标一评价”双向评价机制,做好日常考核评价。开辟重大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在信息发布、场地安排等环节专人服务,确保项目早进场、早交易、早落地。今年以来,共受理进场项目122项,完成交易114项,交易金额2.47亿元。其中:工程项目65项,交易金额1.53亿元;政府采购项目49项,交易金额0.94亿元;阳光平台交易项目190项,涉及金额1.07亿元。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山丹分中心 梁爱 宋虎)
农技中心“三项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一是深化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按照“立足主导产业、突出新型主体、紧扣关键节点、区域整体推进、全程全员服务”新模式,1名农技人员结对N个新型经营主体,再结对其所在区域内的N个种植大户,开展“1+N+N”一线结对服务,将农技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二是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扶持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集成推广“三生三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26.9万亩,覆盖率达42.8%。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培训。突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先进农业技术、高效水肥、绿色植保为主要内容,共举办县级农业培训班3期,乡、村集中培训40场次,培训农民科技骨干1000人(次),发放科技手册1.2万多册。
(县农技中心 王元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