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18期
索引号 | 6207250037/2025-00093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 | |
公开形式 | 公开目录 | ||
生成日期 | 2025-06-26 17:44:35 | 是否有效 |
第18期
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编 二〇二五年五月十九日
●李桥乡:三措并举助推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县科技局:科技攻坚破瓶颈 创新驱动产业振兴
●县林草局:强化系统治 理筑牢生态屏障 扎实推进禁牧清退与生态修复
●县民政局:深化殡葬改革 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李桥乡:三措并举助推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深谋项目强储备,盘活资源增动能。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系统谋划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高庙村人居环境提升、2025年以工代赈等4个项目成功纳入县级项目库。立足资源禀赋精准招商,依托河湾村28座暖棚羊舍及饲草棚,招引现代化肉羊养殖项目发展特色养殖业;利用周庄村2000亩高标准农田招引油菜制种基地,盘活巴寨村35座温室钢架大棚引进人参果种植项目,大力发展以特色作物种植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为李桥乡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快建项目强支撑,攻坚克难提速度。建立“一人牵头负责、三个专班协同”的“1+3”项目推进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实责任,强化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保障,全力破解项目堵点。黄参加工厂、蔬菜制种产业园、东沟赛马产业园及河湾集镇改造4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工,涵盖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种业、文化旅游和民生改善领域,总投资5600万元,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实带增收强效能,富民强村促共赢。积极探索“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依托种子加工厂、蔬菜制种产业园等项目,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设施农业,带动10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推动河湾、上寨、高庙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30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创新“企业+村集体”合作路径,打造高庙村“鄉味高庙”共富油坊品牌,开发菜籽油、胡麻油等特色产品,带动2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李桥乡宁德源)
县科技局:科技攻坚破瓶颈 创新驱动产业振兴
聚力技术攻坚,突破瓶颈强支撑。组织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开展3轮“地毯式”调研,深入30余家企业深挖创新“难点”“堵点”,梳理技术难题30余项并针对性施策。提前谋划布局,储备市县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锚定马铃薯精深加工等“卡脖子”技术,筹备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项、揭榜挂帅项目3项。聚焦新品种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成功争取专项资金325万元,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为产业链高端延伸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科技基础。
聚焦人才引育,厚植沃土添活力。建成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处,服务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实施“内培外引”策略,选拔市、县级科技特派员124名【市级22名、县级102名】,柔性引进高端人才30名。组建“田间课堂”“线上问诊”服务团队,累计推广农业新技术16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38个,有效实现“科技助农”与“农民增收”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深化协同创新,汇聚动能促共赢。创新探索“校校”“校企”合作模式,拓宽创新边界,推动云南农业大学与培黎职业学院共建“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7名、聘任客座教授3名,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促成兰池酒业与省商科所联合研发黄参酒,成功填补山丹特色酒类市场空白,并带动黄参种植规模化发展,取得显著乡村振兴成效。 (县科技局董金凤)
县林草局:强化系统治理 筑牢生态屏障扎实推进禁牧清退与生态修复
多方联动,全力推进禁牧清退工作。联合部分乡镇、山丹马场、马场自然保护站等单位,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地毯式排查。与祁连、门源、民乐等周边3县签订联合保护协议,形成跨区域治理合力,清退祁连、门源、民乐、肃南等4县11户牧户并做好稳控。先后召开联席会议2次,组织相关乡镇和部门单位开展打击禁牧区放牧专项行动,拆除牧民临时帐篷2处、牛羊圈舍2处、固定废弃房屋3处,协同推进禁牧清退工作落地见效。抽调工作人员深入共牧区周边张贴禁牧公告、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共牧区非法放牧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项目引领,巩固禁牧清退工作成果。争取祁连山湿地保护项目投资301万元,修建集装箱用房4座、走廊1处,聘用兼职管护人员25人,管护范围扩大至黑林掌、白石崖、红沙河、大小香沟等湿地区域,禁牧区得到有效保护。利用中央财政草原修复资金213万元,修建养殖棚舍11间、租赁羊舍55间,发放饲草补助28万元、养殖设施维护补助25万元,牧户养殖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争取实施“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今年计划修复山丹马场退化草原5万亩,将显著提高植被盖度,切实增强草原生态功能。
制度护航,提升草原生态保护质量。压实巡林责任,至目前,县级林长开展巡林检查2次,马场各级林长累计开展巡林75次,推动责任区域监管常态化。充分发挥县、乡两级草原管理机构职能职责,强化行政执法规范性建设,确保草原征占用管理有序。明确乡镇属地管理权限,严格执行第三轮草原补奖政策,督促做好奖补资金发放及禁牧、草畜平衡区监管,确保补奖政策落实到位,切实发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调动各方参与草原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县林草局 钱鹏)
县民政局:深化殡葬改革 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强化引导转观念。部署开展殡葬改革宣讲“七进”【进社区、进机关、进乡镇、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推出《乡镇长话殡改》电视栏目8期、《殡葬改革大家谈》5期,发布“厚养薄葬、节俭办丧”等短视频、海报26期,发放《倡议书》5万多份,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围绕殡葬改革内容,精心编排展演《简婚厚养旺家旺子孙》移风易俗微宣讲、快板《殡葬改革谱新篇》等作品,让殡葬改革政策、规定以艺术形式走进千家万户、浸润群众心田。
党员带头做示范。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监督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实行操办丧事“一承诺一报告”制度【承诺不大操大办、事后如实报告】,督促党员干部带头落实“四减”要求。宣传、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指导全县111个行政村和12个居委会成立红白理事会,负责做好丧事活动事前劝导、事中监督和事后跟踪工作。各乡镇把“四减”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社会共推”的良好局面。
完善基础优服务。累计投资7500万元,建成龙首山公墓、县殡仪馆、骨灰堂等一批公益性殡葬设施,推行治丧流程图表化、收费标准清单化、服务项目菜单化,为丧属提供优质、高效、节俭的办丧服务。根据全县人口分布和城区规划,逐步优化和完善殡葬服务准入和管理制度,引导3家民营企业参与殡葬延伸服务,有效解决了在住宅小区搭建灵棚、焚烧纸钱等问题,赢得群众普遍赞许。 (县民政局 李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