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乡镇政府信息公开 > 李桥乡 > 乡镇事务公开 > 乡镇事务公开

【追梦人】60后支书史义民:解锁流量密码,高庙村从“过路站”蝶变“聚宝盆”

索引号 6207250035/2025-00212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李桥乡
公开形式 公开目录
生成日期 2025-08-04 09:00:00 是否有效

一部智能手机对准山丹县李桥乡高庙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熙攘的人群,村党总支书记史义民熟练地录制视频,对着镜头热情招呼:“欢迎大家来高庙住民宿、尝罐罐席!”他的抖音账号《60后高庙村史书记》,已成为展示村庄新貌的重要窗口,获赞数千。这不仅是他的新尝试,更是高庙村将“流量”变“留量”的关键一步。

几年前,拥有自己事业的史义民,看着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毅然选择留下并当选村支书。面对家人的不解:“这把年纪了,干嘛回村里吃苦?”他坚定回应:“这是我选择的路,一定要做好!”如今村庄焕然一新,印证了他的决心。

四年前,当史义民挑起高庙村发展的担子时,面临的却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尴尬。高庙村坐拥绝佳区位——山丹县城南31公里,S590省道穿境而过,是游客前往国家4A级景区焉支山与山丹军马场的必经之地。然而,交通便利却成了“痛点”:游客匆匆而过,只把这里当作“过路站”。“客流量可观,但无处可住、无处消费,留不下来。”史义民不甘心。如何让“流量”变“留量”,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史义民决心破局,将零散的农家乐升级为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第一步——拆除核心区的老危房和破旧房,就遭遇巨大阻力。“过程中受到很多群众阻拦,”他回忆道。面对困难,史义民带领村“两委”迎难而上,“我们给每家每户做工作,白天不行晚上去,今天不通明天再来。”凭着“磨破嘴皮、踏破门槛”的韧劲,他们最终啃下硬骨头,为发展扫清了障碍。

2023年8月,投资2200万元的高庙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建设期间,工地几乎成了史义民的第二个家。从民宿区、商业综合体到游客中心,一砖一瓦的成形都凝聚着他的心血,打造起承载乡愁的李桥农俗馆、高庙老油坊和农事体验园,让村庄不仅美起来,更有了文化的魂。史义民介绍道:“目前整个运营的这种情况,从餐饮、住宿、烧烤,还有油坊的产油做成了一体化的产业。现在玩的、吃的、住的、游的,整个做成一体化的形式。”

农文旅产业园的运营,更成为家门口的“致富引擎”,吸纳周边群众1500人次就近就业,带动高庙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数据背后,是村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正如村民史国虎所说:“自从我们的书记上任以来,尤其是建设了现在的这个产业园,这就作为我们当地的一个产业,带动了我们地方经济发展。老两口没有事干,旅游的人多,平时摆个小摊,挣个生活费,这也是一种收入。”

产业振兴是富民根本。史义民的目光从未离开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在他的推动下,村里建起“共富油坊”,引入古法榨油生产线。这不仅是产业,更是文化传承。通过“非遗体验+电商销售”模式,油坊产品插上互联网翅膀,销往各地,仅此一项就使村集体年收入增加20余万元。“从村民共富这块,做我们的农文旅产业园,给村集体有收入,给贫困户有分红。”史义民深知产业联动的重要性,“我们在东边那土地流转了1000亩地,种了千亩油菜基地。首先就是夏天的油菜花能吸引很多的游客,而且油菜种下来之后给共富油坊,让我们百姓能吃到放心好油。”

乡村发展,治理是根基。然而,高庙村也面临着严峻的“空心化”挑战。村上常住人口仅剩约20%,白发身影成了村里的常态。面对留守老人多、治理力量弱的现实,史义民深知,必须创新治理模式,激发内生动力。他推行“五治三团”治理模式,通过积分超市调动参与热情,以文明评选涵养新风尚。组建农民艺术团、举办民俗活动,让留守的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乡村建设的“主人翁”。

对于行动不便、难以参与集体活动的老人,史义民和两委班子坚持“走家入户”的笨办法、实功夫。“好多时候去了,就是看看家里真实情况,有啥过不去的坎儿。”他解释道,“像儿女赡养纠纷、老人看病难、生活难这些实际问题,都是我们重点要摸清、要解决的。”为了给留守老人兜住最基本的生活底线,村里办起了日间照料中心,确保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能吃上热乎饭。

日常村务运转,则紧紧依靠两委班子和各社社长这支骨干力量。“春种、秋收、农忙这些大事小情,都靠他们走家串户,落到实处。”史义民说,“我们把队长们抓得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种村上地的‘老把式’,最懂田间地头的事,也最能带着大伙儿,把高庙村的日子一天天过顺、把村务一件件理清。”

李桥乡司法所所长李科贤说:“史书记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乡村发展。积极落实惠民政策,牵头解决村内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民生问题,获村民广泛认可。在产业发展上,引进特色种植项目,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作风务实,经常走访农户听取意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乡村稳定。”

四年耕耘,高庙蝶变。曾经的“过路站”,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荣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金字招牌。但史义民的脚步并未停歇。他深知留客仍是关键,为此,他已谋划好下一步:“计划从民宿这里开一个旅游专线,把产业园跟水库景区联动起来。旅游专线的中途有一片空地,准备做一个鱼塘。让更多的人过来之后,能乘凉,能钓鱼,还能看到水库全景,把人留在这儿,看到这儿,玩到这儿。也许今天玩累了,过来直接就住在民宿里面。”

如今,史义民依旧忙碌,他的身影穿梭在园区、田野和农户家,手机镜头继续记录着高庙的每一天新变化。他的声音带着自豪:“我现在做这个抖音账号,很多人说我只是图热闹。但我知道,抖音号做出来,可以让更多的人能知道,能传播出去我们高庙村整体产业发展的具体现状和条件。能把家乡宣传出去,能把我们高庙村的整体产业宣传出去,这是我的目的。”史义民用四年的实干与坚守,让一个传统村庄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破茧成蝶,他的梦想,正和高庙的未来一样,生机盎然。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