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清泉镇:多维空间赋能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索引号 | 6207250029/2025-00056 | 发文字号 | |
关键词 | 发布机构 | 清泉镇 | |
公开形式 | 公开目录 | ||
生成日期 | 2025-02-27 15:16:10 | 是否有效 | 是 |
在山丹县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全力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布局下,清泉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凭借对物理、技术、衍生、改革等多维空间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踏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成功打造出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为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技术支撑:科技引领产业升级,筑牢发展坚实根基。清泉镇紧紧围绕“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大力发展相关繁育产业,以技术为支撑,筑牢产业根基。目前,位于北滩村的甘肃普瑞拓种子生产加工仓储基地,已初现规模。现已建成的种子加工车间、贮藏库和晾晒场,以及购置安装的生产线,为种子的生产加工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期项目计划以打造河西地区集科研、仓储、加工为一体的牧草种业龙头企业为目标,计划投资建设省级实验室、生物保健产品生产车间、种植基地。该基地的发展将极大推动清泉镇乃至整个河西地区牧草种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清泉村积极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流转土地600余亩,建设86座温室大棚。通过智能灌溉系统,种植芦笋、高原夏菜、甜叶菊等优良品种,实现了精准化、科学化种植。同时,清泉村借助直播带货这一新兴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将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有效提高了产业的增收效益,让科技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塑造特色产业品牌。清泉镇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大力推进旅游与多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塑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清泉村采用“政府投资 + 招商引资 + 社会融资”的多元模式,精心打造集生态休闲、亲子娱乐、户外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庄园。庄园巧妙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发展庄园经济,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为当地提供了6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清泉镇深化“党建 + 产业”组织振兴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分红,让村民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胜势的高效转化、壮大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共赢。
改革发展:集体经济蓬勃壮大,共享成果惠及民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清泉镇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西街村积极探索“村党委 + 集体经济公司 + 合作社 + 村民”模式,依托本村养殖小区、手工作坊、房产公司资源,打造及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循环产业链。该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还通过补助资金的发放,让村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0万元,发放各类补助资金300余万元。清泉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利用荒山荒地资源,栽植3000余亩集体经济林,新建高位蓄水池,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曾经的生态林已变为经济林,实现了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