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乡镇政府信息公开 > 位奇镇 > 乡镇事务公开 > 乡镇事务公开

致全镇人民的文物保护倡议书

索引号 6207250030/2025-00223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位奇镇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目录
生成日期 2025-09-15 16:06:54 是否有效

亲爱的各位乡亲们:

承载乡土记忆的文物是我们位奇镇最厚重的家底,它们承载着祖辈的智慧,见证着岁月的荣光,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与乡愁所系。为了让这些“沉睡”的瑰宝“活”起来,让它们的故事代代相传,镇党委、镇政府直面“点多面广、寻护不易”的挑战,以“立标识、强宣传、建机制”三位一体工作法,努力破解“找得到、看得懂、护得住”的守护难题。然而,文物保护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接力赛”,而非政府的“独角戏”。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块碑刻、每一处遗迹,都与我们血脉相连。在此,我们诚挚地向每一位乡亲发出倡议:让我们成为文物的守护者、故事的讲述者、文明的传承者,用我们的共同行动,守护好这份属于位奇镇、也属于未来的珍贵遗产。

一、认识“身份证”,争做文物的“明白人” 

如今,我镇已为所有文物点统一设立了标准化保护标识牌,为重点文保单位刻立了坚固醒目的保护碑。这些石碑与标牌,不仅是冰冷的地理坐标,更是为每一处文物颁发的“专属身份证”。其上清晰镌刻的名称、级别、保护范围与责任人信息,让深藏乡野的文化瑰宝从此“亮明身份”,有了自己清晰的名片与档案。这既是我们巡查守护的“导航图”,更是每一位乡亲了解家乡历史的“说明书”。因此,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主动走近、熟悉身边的这些“老朋友”,认清它们的“身份证”,知晓其价值,明了其意义。当您行经此地,目光与这些标识相遇时,请驻足片刻,多一份历史的敬畏,多一份文化的关注,共同守护好我们共同的记忆与荣光。

二、严守“法律线”,争做文物的“守护人”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是镌刻在我们土地上的历史密码,任何的破坏,都是对文明的亵渎,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守护文物,不仅是流淌在血脉中的道德自觉,更是铭刻于法条上的刚性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损毁珍贵文物,都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擅自在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挖掘等作业,或是在建设控制地带内破坏历史风貌,都将受到严厉的罚款乃至刑法制裁;即便是看似轻微的刻画、涂污,也难逃警告与罚款的惩处。法律是带电的“高压线”,更是守护文明的“防火墙”,任何心存侥幸、以身试法的行为,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我们不仅要自己心存敬畏、严守法律红线,更要化身法律的宣传员,将这份守护的责任与意识传递给家人邻里,共同抵制任何破坏文物的行为,让“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观念在位奇镇大地上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三、共筑“防护网”,争做文物的“责任人”

守护文物,绝非一人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位乡亲共同织密一张“全民防护网”。为此,镇上已率先构建起“镇-村-点”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将村级文保员巡查的职责固化为制度,并将文物保护的使命深植于村级考核与村规民约之中。然而,制度的框架需要人心的温度来填充,这张网的真正力量,源于我们每一位村民——你们才是这张防护网上最关键、最灵敏的节点。在此,我们诚挚呼吁:希望大家争当文物的“前沿哨兵”,对文物周边的安全隐患、破坏行为或可疑人员保持高度警惕,第一时间向村干部、文保员或镇上报告;希望大家勇做文物的“现场卫士”,对身边任何可能伤害文物的行为,敢于挺身而出,及时劝导制止;希望大家善为文物的“智慧军师”,为我们的守护工作多提宝贵建议,让保护机制日臻完善;更希望大家成为文物的“模范先锋”,以身作则,用行动感染家人、带动朋友,让保护文物的种子在邻里间生根发芽。

乡亲们,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根脉,是我们位奇镇独有的精神财富。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守护我们的家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携手并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实际行动守护好这些深藏山野的文化瑰宝,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让位奇镇的历史文脉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位奇镇文化站

2025年9月12日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