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年鉴2022》】职业教育——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
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
【概况】 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内设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总务科、招生就业办公室、教研室、国际交流办公室、保卫科、工会、团委、妇委会12个职能部门。建有电子电工、数控一体化等专业实训室和实训操作车间60个、省级开放式共享型实训基地1个。开设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学前教育、计算机平面设计、护理、会计、建筑施工、运动训练、音乐、美术绘画、舞蹈、物联网技术应用、航空服务、网络安全16个专业。图书室有纸质图书98156册、生均35册,电子图书20万册、生均71.68册。2021年计划招生1040人,实际招生1141人;毕业474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790人。年内,有教职工141人(临聘教师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5人,临聘教师占专任教师27%,生师比为1∶24.26;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5人。
【基础建设】 建有标准化网络机房与实训室5个、录播室1个。有专业实验实训室60个,设备总价值2639多万元。校园实现无线网、安保监控全面覆盖、校园内千余台教育教学计算机全部接入互联网。调试保障校园一卡通、消费机、门禁等信息化设备、校园网络、教育信息化等基础设施。调动教师积极性,适应学生知识获取方式变革,探索多样化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应用范式。
【师资队伍】 从县医院、中医院聘请教师6人,面向社会临聘教师33人,聘请合作院校华鲁航空职业学校教师2人;选派教师19人赴高校、企业参加培训。申报省级科研课题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16人在全省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注重师德、师风、师语、师情培养,完善师德师风监督考核机制,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建立“双师型”教师(新教师、骨干教师)培养方案、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实施方案等;实施“青蓝工程”新老教师结对发展、“名师”示范带动发展培训模式,促进教师梯队建设。举行校本培训3次、培训比例100%;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71人次;参加市级培训25人次。改革评价机制,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修订完善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办法》等制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评价考核,畅通学生反映师德师风问题渠道。
【教学改革】 推进“2+2+1”、对口升学考试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育人元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教育民主,强调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搭建成才“立交桥”。构建普职融合、中高职一体化现代职教体系。扩大五年贯通培养招生规模,推动所有专业向五年制高职学历层次发展。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与广东三向集团、北京中航天合教育集团、长三角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泰州LG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大智集团有限公司、镇江巨宝精密加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安排三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构建课程、生产、实习相结合,校内、校外实习相结合,分散、统一实习相结合实习模式。修订教学计划,加大实训教学比重,各专业每学期安排合理时间到对口企业生产实习。现代农艺、畜牧专业依托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种养共生示范型技术项目,赴张掖市林果研究所、山丹县如意花海示范区、山丹马场一场种马养殖场、古浪县牛羊养殖场及屠宰场等对口企业实习。在面积5700多平方米,集实验、实训、演示、交流、比赛于一体的实训中心内与企业共建“校内教学工厂”实践教学基地、信息化教学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根据教学计划,科学安排实训教学内容,与多家企业签订学生实习(实训)协议。
【专业体系构建】 新增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成机电技术应用、现代农艺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幼儿保育4个特色、品牌专业,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和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从行业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任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模块化”教学各专业核心技能,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核心素养发展。230人参加张掖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一等奖44个、二等奖59个、三等奖80个。21人参加甘肃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5个。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类培训相互促进发展,建立企业参与学校发展的共建模式,探索与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平台、名师工作室。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成功申报“物联网应用开发”“网络安全技术”“幼儿照护”“智能财税”4个“1+X”试点,并开展培训考证工作。依据试点项目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灵活性。
【德育安全】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落实“五育并举”。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功能,形成各学科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学科德育实施方案,强调立德树人并落实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从学习党的十九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编写校本课程。定期开展突发状况疏散逃生演练、法治、校园防欺凌、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组织法治报告会、法治教育主题班会,增强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观念。开展清明节、端午节、建军节、国庆节等主题教育,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课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
【招生就业】 扩大外市州的招生规模,拓展青海等外省区招生规模,年内招收新生1181人。在巩固定西、酒泉、庆阳、兰州、嘉峪关、甘南招生地的基础上,根据《甘肃青海教育协同共享合作实施方案》,与青海省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和海东市职业技术学校签订“1+2”联合办学协议。发挥护理专业优势,与古浪职教中心开展联合办学,扩大办学规模,2021年秋学期新生报考数量248人。做好国家开放大学山丹学习中心工作,成人学历教育全年招生104人、在册学生306人;做好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2021届毕业生474人,其中已就业3人、升学471人。
【集团化办学】 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次承办市县各种大型活动,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加入“甘肃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甘肃省资源环境职教集团”等职教集团,被甘肃省教育厅授予“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德育工作集体”,被张掖市人民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集体”。
【社会服务】 与县人社局、民政局等职能部门合作,开展安全生产、就业创业、退役士兵、下岗职工再就业、企业在职职工、新职工岗前等培训。学校是“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甘肃省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和“山丹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被授予“张掖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称号。承办2021年山丹县“职教宣传周”、张掖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学校部分教师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次参加县演艺公司“文艺下乡”等系列活动。举办农村劳 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期,培训191人,与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东西部协作顺德——培黎“粤菜师傅”培训班3期60人。
【群团工作】 建有社团22个;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对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帮扶活动6次;承担甘肃省培黎杯“互联网+” 新职业创新创业大赛期间志愿服务工作。11月“培黎之光”青年志愿者协会被评为优秀志愿组织。举行“瓶心而动·为爱而行”微公益活动,参与学生2000多人,收集废旧塑料瓶9000余斤,回收资金约3000元,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环保理念,强化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卫士,更好地建设节约型、生态型校园。
【对外交流】 接待国内外大型代表团80批次,配合省外办完成甘肃省友好代表团赴新西兰参加甘肃省与克赖斯特彻奇市缔结友城关系35周年、山丹县与赛尔温区缔结友城关系10周年纪念活动。做好涉外项目申报与实施工作,成功申报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完成项目计划;成功申报省级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新西兰现代种养共生技术开发与示范”,争取资金5万元;联合新中友协、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河西学院及广东唯金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新能源与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模式——山丹培黎学校示范项目”;申报2020年度科技部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培训班项目——“新生能源在热水及农产品干燥领域的应用的技术国际培训班”,通过省科技厅审批并报送科技部审批;申报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350万元;联合中国国际工合、新中友协、新西兰UUNZ学院、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以及兰州城市学院参加“新西兰培黎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成功为新中友协主席荣大伟申报中国政府友谊奖;申报中国国际工合总部“国际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国工业协会总部“艾黎精神教育基地”,为学校发展提升内涵,提高知名度。
【校史编纂】 《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校史(1942—2019)》(以下简称“校史”),2017年10月启动编纂工作,2020年8月完成编纂任务。校史上起1942年、下止2019年,一些章节适当上溯下延。校史为章、节、目结构,共12章52节86万字。第一章培黎初创,第二章山丹十年,第三章恢复重建,第四章国际友好交流,第五章组织机构,第六章教育教学,第七章教师,第八章学生,第九章后勤保障,第十章荣誉,第十一章人物,第十二章文存。章前设概述、大事记,章后设附录、后记。《校史》忠实记录培黎先辈艰苦创业的事迹和新时代培黎人恢复重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传承“艰苦奋斗、勤俭建校、服务社会、造福黎民”的培黎办学观念,弘扬“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培黎职业教育传统,内容涵盖山丹培黎学校从初创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将培黎学校的创业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校史资料翔实,内容全面,体例完备,结构合理,文字表述简洁流畅,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总编彭东军,主编周兆琼,副主编郝习文、张宽、胡永葆。2021年6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乡村振兴】 做好李桥乡上寨村帮扶、肃南县马蹄藏族乡对口支援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构建以国家免学费、助学金为主的学生资助体系,将建档立卡、农村特困供养、突发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作为重点资助对象,做到全覆盖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落实中职学生免学费、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按在校学生的20%确定)和涉农专业一、二年级学生每人每年享受2000元国家助学金政策,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都能得到资助。年内,4751人次的学生得到免学费、助学金资助,资助金额490.28万元。协助做好“雨露计划”拟资助学生学籍审核工作,通过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定向订单培训等方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向具有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文凭或相当知识水平的农民工,为有意愿、有能力接受学历教育的农民工,提供专科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帮助农民工提升就业竞争力。
【党建工作】 坚持每月专题研究1次党建工作,召开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推进会4次、党风廉政主体责任部署会4次;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召开中心组学习会12次;基层调研指导党建工作8次;推进党委书记领办党建项目制度,促进《党建联系点制度》落实。以“红烛先锋”党建品牌创建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打造“匠心独运、铸魂塑形”的学校特色党建品牌。印发《“三岗联创”活动实施方案》,设置党员示范岗、先锋岗和责任岗,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师生合力,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组织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诚信执教承诺书》,营造勤政廉政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
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
名誉校长:胡慧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程有清(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邵克文(甘肃省政协原副主席)
云达忠(新中友好协会原主席)
李建平(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副会长)
党委书记:杨城
校长、党委副书记:彭东军
党委委员、副校长:温永明 张吉忠 周兆琼
(撰稿:王莹 陈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