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年鉴2022》】文体广旅——综述
综述
【概况】 县文体广旅局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持续打造“丝路马都·五彩山丹”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扶持壮大文旅市场,强化综合市场监管和文物保护,全力做好文旅企业安全生产等工作。下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汉明长城保护研究中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心、体育运动中心、文化馆、博物馆、培黎图书馆、演艺公司8个单位;内设县瞭高山微波台、县地方文化创研室(美术馆)、办公室、文化艺术股、规财股、文物股、行业监管股等7个股级建制机构。年内,全系统有工作人员97人,其中局机关行政人员11人、工勤人员1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事业人员11人;汉明长城保护研究中心事业人员9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心事业人员6人;体育运动中心事业人员8人;文化馆事业人员22人;博物馆事业人员10人;培黎图书馆事业人员8人;县瞭高山微波台事业人员4人;县地方文化创研室(美术馆)事业人员7人。县文体广旅局被命名为“市级卫生单位”,获“全省体育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项目建设】 申报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项、中央债券项目4项,到位资金2940万元,实施项目13项。建成果子沟健身步道、城市中心绿地公园、城市记忆馆等,完成高速公路西收费站改造和四坝文化展览馆、艾黎精神传承教育基地、仙堤书院复原、硖口古城三维数字化工程等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17座。
【宣传营销】 举办“十三五”成就书画摄影展、“四月四”民俗文化庙会、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轮滑赛、红歌大赛、消夏周末等活动32场次,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5场次。依托新山丹、抖音、快手等媒体,通过网络直播、展会、推介会和节会赛事等方式宣传营销,发放宣传折页3.5万册,推送稿件700余篇,发布短视频280余条,刊发市级以上宣传信息130余篇,打响“丝路马都”金字招牌。
【精品创作】 创作编排《祁连山的回声》《军民情》《非遗印象》等文艺剧目30多个,参加省市调演、非遗展演、节会赛事演出20多场次。推出《抗疫路上“小小搬运工”系列漫画》《文物“话”战疫》《“五彩驹”助战疫》等抗疫主题作品50多件。全县文艺和美术工作者绘制疫情防控趣味漫画9个系列83幅、其他抗疫字画200余幅,创作烙画10幅、剪纸25幅、音画诗微视频3个、雕塑1个、快板词和散文诗、律诗、打油诗、山丹方言说唱、歌曲50余首。
【人才培训】 通过数字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开展艺术作品展览、艺术微课堂、线上舞台40期,培训群众文化工作者200余人,实现线上线下同台培训。
【市场监管】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对142家文旅经营场所,开展行业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和市场秩序集中整治,出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督促整改安全隐患30多处,关停无证经营娱乐场所9家,办理噪音和旅游投诉案件5起,办结率100%。全年无违法违规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
【疫情防控】 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派驻98名党员干部到社区开展小区封控及核酸检测等工作,从业人员接种率99%。组织执法人员对网吧、KTV、电影院、图书店、文创产品门店等场所,开展疫情防控期间违规经营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234人次,排查涉旅企业78家,关停涉旅企业73家,杜绝疫情传播途径。
【重要事项】 1月9日,山丹冰雪运动进课堂荣登央视农业农村频道(CCTV17);19日,山丹花馍荣登央视财经频道(CCTV2);20日—25日,举办山丹县党外知识分子手绘挂历迎春展。2月22日—3月22日,举办“翰墨飘香书盛世·丹青异彩谱华章”“十三五”成就书画摄影展,参展作品300多件;26日,举办“弘扬长城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诗文朗诵会。4月23日,以“阅读红色书籍,百年薪火相传”为主题的山丹县2021年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正式启动;27日,举行庆五一“劳动杯”职工运动会。5月13日,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旅厅主办,甘肃演艺集团承办的“庆百年华诞,谱陇原新篇”2021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在东乐镇拉开序幕;同日,第二十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甘肃赛区)竞赛暨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甘肃赛区)选拔赛在育才中学开幕;15日,在大佛寺景区举办山丹县“四月四”民俗文化旅游节;25日,县总工会主办、演艺公司承办的“讲好劳模工匠故事·唱响时代奋进之歌”劳模工匠上讲堂活动在创意中心举行。6月2日,召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凉咽喉”风景道示范段)项目建设概念性规划汇报会;11日,山丹县“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启动仪式在城市中心绿地公园举行;16日,中共山丹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张掖市书协、张掖市美协、县文化馆、县美术馆、县书协、县美协、县摄协承办的“翰墨丹青颂党恩·和谐发展谱新篇”书画摄影展在艾黎纪念馆中厅举行;17日,甘肃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我要上全运”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甘肃代表队选拔赛轮滑比赛在丹开赛;22日,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风采·颂党恩·促发展”红歌大赛;29日,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7月14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二级巡视员白四座来丹调研山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情况;31日,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周庆富带队来丹调研文旅产业发展情况。9月7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来丹参观考察;11日,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建华来丹调研文化和旅游工作;24日,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文化遗产司)二级调研员黄晓帆来丹调研山丹县长城保护工作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12月28日,中共山丹县委宣传部、金昌市美术馆、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县文化馆(美术馆)承办的“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山丹”王晓银中国画作品邀请展在艾黎纪念馆举行。
文化工作
【基本情况】 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267家(文化事业单位4家、文化企业243家、社会文化团体20家);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15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8处、一般文物63处;申报评选非遗项目135项(省级4项、市级25项),代表性传承人147人(省级4人、市级51人)。全县乡镇、行政村农村文化广场(乡村舞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响和户户通”实现全覆盖。年内,县文化馆通过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验收,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估定级为全国二级文化馆。
【公共文化服务】 建成智慧城市指挥中心、智慧停车场,全县A级景区、饭店、旅行社实现智慧化营销,旅游景区、文化场馆实现分时预约。投资50万元,完成山丹县数字文化馆服务项目建设方案设计、直录播设备采购、平台功能模块及后台代码开发,非遗模块重点打造线上慕课、活动、传承谱系、云销售等功能窗口。通过山丹县数字文化云、山丹县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开展艺术作品个人云展览12期、云游非遗影像展7期、微课堂13期、线上舞台10期、微电影4个、“群文聚力·文艺战疫”山丹县群文抗疫书画展13期,浏览量2万人次。
【文物保护】 开展文博知识“五进”和保护长城垃圾清理公益活动,举办流动展览10场次、展出展板3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体系。聘请文保员118人,文物安全检查4次、消防应急演练6次。落实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审查项目用地146宗,未发生损坏文物现象。
【非遗保护】 做好甘肃省非遗大数据平台信息录入和省、市非遗传承人评估考核及管理工作;推荐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申报重点人才、青年人才项目4个,市、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个、补助资金3万元;开展非遗“六进”活动16场次。依托非遗研发中心、非遗扶贫工坊、传习所等平台,培养民间手工编织传承人2人、研发非遗文创产品20余件。承办山丹县“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开展非遗文艺节目展演、代表性非遗项目图片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非遗美食品鉴、山丹宝卷传唱、非遗技艺培训等。精选优秀非遗节目和文创产品参加“2021 年张掖市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山丹专场2次;选送非遗节目《民间小调联唱》《非遗印象》参加全市“二月二”民俗文化节。
【文博管理】 县博物馆内设办公室、讲解接待、安全保卫、社教、文物保护与收藏、财务6个股室。年内,开展安全检查35次,检查更换灭火器材110个,增设视频监控,提升文物安全防护保卫能力。接待游客10万人次。举办特色社会教育活动40场次,四进教育活动35场次,流动展22次,与县外兄弟馆开展馆际交流活动8次。二楼大厅安装面积37平方米的LED电子显示屏,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图书管理】 培黎图书馆借书处录入新书203册,新办证82个;儿童阅览室录入新书534册、接受捐赠图书238册、新办证165个,期刊合订本录入660册。微信公众号发布活动内容68条,上报信息28条。对省图书馆流通的部分图书进行整理、编目、分类、上架,借书处上架新书480册、儿童阅览室上架新书379册。对位奇图书馆分馆馆藏图书进行分类、排架、整理,进行现场ILAS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操作流程培训。2名干部获全市农家书屋“庆祝百年华诞·建设书香张掖”知识竞赛三等奖。
旅游工作
【基本情况】 有国家A级景区5家,星级旅游饭店7家,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7家,中国历史古村1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7个;省级非遗扶贫工坊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市级旅游示范乡镇1个,市级专业旅游村和旅游示范村8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51家;旅行社及旅行社分社、营业部9家,乡村旅游合作社19家。开发户外精品路线2条,焉支山景区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汉明长城至马场体育旅游线路被评为精品线路。年内,接待游客451.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6亿元。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数2810人,发放“文化消费”优惠券3万多张,拉动文化消费1.5亿元。
【产品培育】 巩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完善标识标牌68块,旅游旺季县城通往大佛寺、焉支山、马场旅游专线正常运营。争取省级乡村旅游培训和发展资金126万元,鼓励、规范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打造祁连路和S590沿路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2个,培育三星级标准精品民宿3家(果子沟、骠骑将军大营、槐西小镇);申报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老军乡硖口村)、市级专业旅游村3个(东乐镇城西村、大马营镇下河村、霍城镇刘庄村)、四星级农家乐4家(东乐镇共享农庄、清泉镇金苑农家乐、李桥乡焉支牧歌休闲度假村、老军乡富馨丰玫瑰休闲园);高庙村被列入2021年度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计划。
体育事业
【基本情况】 创建省级户外运动基地1个、省级速度轮滑训练基地1个、户外露营基地4个。健身娱乐场所120多家、体育彩票销售点17个、体育用品经营户18家、单项体育协会9个、俱乐部5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00多人。建成大型体育中心8个、综合全民健身广场7个、文化体育小广场和晨晚练点200多个,乡镇、社区和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率分别为87.5%、66.6%和100%。年内,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体育惠民工程】 投资600万元,完成新城区足球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建设项目;投资560万元,完成新城区足球场建设项目;投资800万元,完成新城区健身中心项目并投入使用。制定以新城区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新城区健身中心综合馆、新城区游泳馆为框架的山丹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总体规划,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为改善城市体育基础设施,缓解场地设施不足与群众高质量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建成城市社区10—15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形成县乡村大中小配套、覆盖城乡的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年提高。
【全民健身活动】 举办冰雪嘉年华、“篮协会杯”篮球比赛、“正明杯”排球邀请赛、“先锋杯”跆拳道全省邀请赛、五一职工运动会和张掖市第五届运动会“滨河九粮液杯”中职组篮球赛、协办甘肃省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甘肃代表队轮滑项目选拔赛,承办甘肃省大众冰雪(滑轮陆地冰壶)教练员技能提高培训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选派30余名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国家级、一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广播影视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实施应急广播、智慧广电等公共服务工程,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完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项重大活动直播、转播、传输任务,制作公益广告8部。
【电影管理】 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点调整为56处,播放农村公益电影949场次。扶持建成城市电影院1家。
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山丹县文物局)
党组书记、局长:刘积政
党组成员、机关党委副书记:杜瑜年
党组成员、副局长:曹斌(4月任止)
张雳(4月始任)
党组成员:宋桂秀
文物局局长:张雳(4月任止)
曹斌(4月始任)
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
副队长:王文君(4月始任)
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心
主任:张乐(4月始任)
高岩(原大佛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
副主任:席洪亮 王峰刚(4月始任)
县体育运动中心
主任:张鸿斌(4月始任)
副主任:张鸿斌(4月任止) 张克鑫(7月始任)
县博物馆
馆长:吴多彬
县文化馆
馆长:张兴荣
培黎图书馆
馆长:张乐(4月任止) 杨兰花(4月始任)
县汉明长城保护研究中心
主任:王志毅(4月始任)
县演艺公司
总经理:颜江玲
副经理:张宁静 陈兴瑞
(撰稿:刘积政 杜瑜年 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