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年鉴2022》】医疗卫生——县中医医院
县中医医院
【概况】 县中医医院开设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外妇科、骨伤科、儿科、针灸推拿科、风湿疼痛科、康复医学科、老年病科、急诊科、门诊部、口腔科、治未病科14个临床科室,放射科、功能科、检验科、内镜室、体检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7个医技科室;设有党建办、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药械科、公共卫生科、感染管理科、质控科、信息科、总务科11个职能科室;开放床位300张;有职工264人,其中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31人。年内,总收入6011.39万元,其中医疗收入4919.92万元、药品收入2217.18万元(中药饮片收入768.17万元);门诊总诊疗129326人次,住院6871人次,体检12532人次,手术404例,住院中医治疗率98%、诊断符合率96%、病床使用率42%,平均住院天数7.58天。
【医院管理】 落实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完善院科两级目标管理考核,规范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严格执行医院安全防范、财务管理等制度,实行规范化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完善医保监管机制,稳步推进医院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编印《山丹县中医医院制度汇编》,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定期开展自查自纠,杜绝不合理收费现象;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水、电、气使用,做好后勤保障。将成本管理纳入绩效考核,每月在内网公开绩效考核、业务收入及人事任免等事项,推进政务党务公开。
【医疗质量】 设立质控科,规范基础、环节、终末质量监控,质控住院病历5926份,医疗质量检查9次,督促各科室完善临床路径、提高临床路径用率,定期召开医疗质量通报会,提高医疗质量。改进病历质量,规范书写要求,落实奖罚制度,开展病历展评活动3次,确保门诊病历合格率、住院病历甲级合格率95%以上。完善卫生应急各项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院感防控体系建设,定期召开院感专题会,传染病报告率100%。强化孕产妇管理,婴儿死亡率为0,剖宫产率16%,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100%。
【基础设备】 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步伐,建成HIS、PACS、LIS系统,实现检查报告单临床科室实时查看打印,电子病历调阅,自助机查询打印,微信公众号查询等功能。争取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150万元、儿科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项目40万元,购置电脑等信息化设备10台(件)和数字化移动式摄影X射线机、C型臂、电动摄影平床、床单元消毒机、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听力筛查仪等医疗设备20余台件,引进胃镜下电刀电凝术、人工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腔内超声检查等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3月,应急能力建设项目开工建设;10月,为满足疫情防控需求,设发热门诊1个、肠道门诊1个、病室12个,拥有病床30张。完成可研及批复发热门诊能力提升项目,主要建设PCR方舱实验室,购置发热门诊CT及发热门诊其他附属设施。
【专科专病】 扩大肺病专科、风湿病2个省级重点专科影响力,夯实市级肝病专科建设,规范糖尿病、脾胃病、肾病等院内专科专病建设,儿科被确定为省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制定26 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每科确定3~5个专科病种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12个,开展针刺、捏脊、火罐、刮痧、药浴等中医诊疗项目65种,中医预防保健技术6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103种,非药物治疗30余万人次。推进中医护理优势,开展中药足浴、中药热敷、中药熏洗、中药塌渍、中药封包、熨烫治疗、中药灌肠等特色护理项目26项。
【医保工作】 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服务。医保住院患者中城乡居民5531人次、总费用2023.69万元、总报销费用1169.17万元、报销比例57.8%,其中精准扶贫户1011人次、总费用390.5万元、总报销费用238.5万元、报销比例61.15% ;职工518人次、总费用190.49万元、总报销费用134.11万元、报销比例70.58%。推行便民措施,优化就医流程,开展远程会诊6次,多学科联合会诊12次;推广预约诊疗服务,免费提供轮椅,开通老年人、残疾人、军人等挂号就诊服务绿色通道。加强医联体建设,风湿疼痛科、针灸推拿科、功能科、骨伤科、护理部与省级医疗机构组建专科联盟5个,与4个基层乡镇卫生院签订县域内医联体协议;开展双向转诊,落实分级诊疗250+n个病种,向上转诊721人、向下转诊310人。落实对口帮扶工作,选派2人赴兰州新区秦川中心卫生院、肃州区清水中心卫生院开展帮扶工作。
【人才培养】 修订《山丹县中医医院非事业编制人员招聘管理办法》,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1人。落实《山丹县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培计划实施方案》,发挥在外名医及省级医院专家团队作用,开展学术讲座9次、义诊21次,带教查房21次、病例讨论13次、手术指导10次,诊疗患者236次;选送护理骨干14人、医师7人赴外进修培养,选派50人次参加省内外短期培训班。注重在职培养,岗位技术练兵4次,开展鼠疫、消防、地震、疫情防控实地演练8次,感染、护理、医疗等知识培训30余次;接收河西学院、甘肃省卫生学校等省内外卫生学校实习(见习)生23人,完成带教任务。
【中医文化】 结合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为主要内容,创建“无烟医院”。设立健康宣传栏,制作中医养生知识文化墙,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钉钉群、山丹融媒体等新媒体宣传途径,推送医院各种动态信息、定期发布专家义诊活动、播放健康知识,普及中医健康知识。拓展院务公开形式,在综合楼电子屏循环播放医疗服务、药品价格、政风行风建设情况,每月初在工作群内公开门诊及住院部收入情况,对重大决策、人事招聘、重大项目安排在医院宣传栏进行公示,保证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落实医疗投诉接待处理“十应当”,畅通信息反馈渠道,设置投诉点,公开投诉电话及投诉、纠纷处理时限,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做到有诉必接、接之必办、办之必果。
【疫情防控】 全员参与并完成文化街、北街2个社区31个采样点7轮大规模集中采样20余万人次;完成2个封控区重点人群采样工作计12万余人次;选派医务人员赴张掖市开展医疗救助工作3天。熬制中药预防汤剂“岐黄避瘟汤”2860副,免费向全县各集中隔离点隔离人员、工作人员和交通检疫站点等抗疫一线人员发放,共同筑起免疫屏障。选派12名骨干医护人员,完成新冠肺炎阳性患者及疑似患者的隔离救治工作;10月26日,连夜改造门诊综合楼,采取合并病区、转诊病人、改造病房等措施,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划分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储备隔离救治病房90余间,启动县疫情防控隔离救治定点医院,满足疫情期间隔离点及健康码异常的内、外、妇、儿等患者的诊疗需求,收治门诊患者58人,住院患者21人,保障封控区、隔离点及健康码异常患者医疗救治需求,11月22日,恢复正常接诊。制定《山丹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隔离救治医院防控及诊疗方案》《山丹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隔离救治医院应急预案及就医流程》,成立院感防控组、防控督导组、消杀组、医废处置组等,邀请市级院感专家驻院指导,做到全院防、全程防。开展全员培训,使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技术规范、操作流程,熟悉院感知识,规范穿脱防护服,正确处置呼吸道职业暴露。保障防控、后勤物资,消耗防控物资119万余元,生活物资10万元,医院感染事件零发生。
【党建工作】 全年开展专题研讨4次、观看警示教育片10次、学习警示教育文件5次;赴古浪战役纪念馆、八步沙林场、山丹县艾黎纪念馆进行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推进“融合型党建共同体”建设,开展党课教育、中医讲座、便民服务及“不忘初心、你我同行——中医适宜技术、优质护理服务下基层”“党史学习悟初心、情系老人送温暖”等系列活动。组织技术骨干,轮流对4个乡镇及各村开展义诊服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5000余份,免费测血压、测血糖3000多人次,为重症患者提供转诊治疗服务。与县府街社区开展“党群共建”活动2次,发放宣传资料2300余份,为群众普及中医预防保健知识,服务群众1700余人次。注册网评员45人,开展“两崇三拒”承诺签字活动。年内,收到锦旗23面、表扬信4封,获共青团张掖市委“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获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学党史、践初心、强本领、促发展”卫生职业技能大赛护理竞赛组“团体二等奖”、妇幼健康竞赛组“团体三等奖”、临床竞赛组“团体二等奖”及“练本领、强技能、促提升”疫情防控大练兵大比武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核心业务竞赛“团体二等奖”,获全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7人。
县中医医院
党委书记:陈龙(12月始任)
院 长:杲常善
副院长:王强(7月任止) 龙巧玲
(撰稿:任芝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