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山丹地情

【《山丹年鉴2022》】企业——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

发表日期:2025-11-25 18:38 作者:山丹县地方史志编纂办公室
来源:山丹县地方史志编纂办公室

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    山丹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六县。总面积329.36万亩(2195.7平方公里),其中草原188.19万亩、耕地46.06万亩、林地71.19万亩、其他23.92万亩。海拔2420~4933 米,年平均气温0.2℃,年平均降水量358.8毫米、蒸发量1701.2毫米,无霜期100天左右。山丹马场下辖8个全资子公司(一、二、三、四场,商贸、酒业、油脂、食品公司)。年内,在册职工3967人,离退休人员4679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6333.81万元,净利润8760.69万元,同比增加69.52%。

【生态环境保护】    山丹马场把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时序进度全面完成各项任务。设立环保专职部门生态环保和安全生产管理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类项目7项,完成草原围栏31万米、人工种草2万亩、退化草原改良1万亩、草原毒害草治理1.3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2万亩、草原鼠虫害防治24.82万亩等,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按季度进行减畜禁牧督查,与地方政府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持续巩固减畜成果;对食品加工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加大空气、草地、水源涵养自动监测体系建设力度,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地表饮用水水质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农牧业生产】    种植业   完成61座温室大棚定植,生产脱毒马铃薯微型薯1192万粒、原种910吨、一级种7100吨,大田制种面积7600亩。做好种植区域布局、种子引进繁育、产品质量和仓储基地建设,发挥大型牧草机械化专业化优势、高效节水设施作用,适时掌控种植收获时节,合理调配利用有限水资源,规避灾害天气影响和夏季干旱风险,确保喷灌地圈内圈外作物稳产高产、燕麦草按期收获。修建储草棚37座,储草能力达到6.97万吨;应用免耕技术面积1.37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1.97万亩;开展燕麦、青稞、大麦、油菜品种种植试验,播可润生物菌剂试验4200亩、推广种植二棱青稞6500亩、无人机技术灭草18.87万亩。投入资金购置卫星导航拖拉机自动驾驶系统60台(套),应用面积28.3万亩,节约成本8%~10%。完成“丹马3号”自有品种登记备案,并存入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库,1000亩马铃薯原种田产品质量达到原种标准,通过甘肃省原种基地认证;2万亩绿色有机基地获有机产品认证。

养殖业  马产业基地申报“山丹马”品种资源保护项目,加强山丹马种质资源保护,推进山丹马杂交改良工作。对外合作胚胎移植40匹、受胎4匹,马匹存栏917匹、繁活174匹、出售63匹,开展孕马血清提取。驴产业基地繁活驴驹135头、存栏593头,制作冻干驴奶粉262公斤。肉牛羊养殖基地肉牛存栏809头、繁活234头,欧拉羊存栏1262只、繁活754只,购入纯种安格斯繁殖母牛犊200头进行适应性养殖试验。

精细化管理   通过统一灭鼠、集中拌肥、标准化作业等措施,确保农艺措施落实到位,提升作业质量。引导职工生活田流转,降低种植风险,全场流转生活田9万亩,涉及职工1904人;严控“两率”管控指标,正确研判经营田发包形势,适度提高发包底价,发包经营田地租同比增加,带动职工流转生活田地租上涨。企业经营田种植粮食、油料、种籽面积8.48万亩,同比增加34%。牲畜免疫密度100%,全年无疫情发生。开展防火联防专业培训演练,逐级签订《草原防火联防责任书》,全年无草原火灾事故发生。

【食品加工业】    推进差异化经营管理,尝试多元化经营机制,在巩固原有销售渠道基础上,挖掘内部销售潜力增加销量。“丹马”牌菜籽油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丹马”一级菜籽油入选“陇上好粮油”,油脂公司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最美绿色食品企业”。

【旅游业】    履行生态环保长效监管责任,加大旅游季监管力度。优化《山丹马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制定《旅游车辆及马匹骑乘管理办法》,整治景区车马乱象问题;改建7713平方米停车场1处,新建3000平方米应急避难场所1处,改造四队饮水点,新建围墙、护栏、观景台等设施。全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带动职工群众参与旅游服务,拓展职工增收新路径。

【商贸业】    完善农资物流配送市场化服务体系,加大农资储备力度,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供应职工,消除市场波动影响。开展免运费“送柴油、送化肥到田间地头”活动,让种植户享受到位的惠农便民服务。

【企业管理】    项目建设   实施退牧还草、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储草棚建设项目7项;投资修建山丹马场高铁站至一场九队出站道路9.7公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铁站——山丹马场高铁站正式开通运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安全生产   加大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专项费用投入,新建防火器材库1栋,购置消防应急处置车7辆、防火航拍侦测无人机5架、各类必需防火设备700台(套),为燃煤取暖住户配发一氧化碳报警器520台;开展应急演练4次,185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得《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

    深化改革   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撤销2个党总支、18个党支部;与山丹县签订5所卫生院移交协议;推进法人企业经理层成员签订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

合规管理   推进法治央企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分级开展合规风险跟踪监测排查,有效管控企业重大风险。“及时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修订更新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约束力。强化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优化管理制度和流程,完善企业法治法规、全面风险管理、内控一体化管控格局。

财务管理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成本费用预算控制,按照财务预算管控、规范财务运行要求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大应收款项及存货“两金”压降,超额完成“两金”压降指标。梳理财务工作流程,修订完善财务规章制度,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对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水平。

    国土资源利用   加快推进山丹马场与周边区域边界落地,完成国土“三调”等三大核心功能本底评价。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划定调整工作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书91本。专项核查、集中整治违法违规用地6项,规范土地保护利用,确保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实现零约谈、零问责。

    【民生保障】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引导职工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发展非公经济,通过公开竞包方式带动生活田地租金提高,落实统种统销、兜底销售等措施,加大耕地地力保护和草畜平衡补奖政策资金争取力度,确保职工收益。落实民政优抚、救灾救济、特殊人群帮扶救助政策,争取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发放低保、兜底保障帮困资金,调增“4045”人员生活费、管辅人员工资标准和绩效工资,提高退养人员和职工生活质量。动员职工参加互助保障、“扶贫宝”,增强职工抵御风险的能力。支付离退休职工医保金,取暖补贴,“4045”人员生活费和社保费、遗属生活费、医疗保障等费用3600多万元;协调争取地方优惠政策,企业承担20%的福利房资金,推进馨园社区房产证办理。年内,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集体”。

    【企业文化】    山丹军马场场史馆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内参观人数3500多人次。编撰完成《山丹军马场志(第二卷)》《山丹马场宣传画册》;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第84集《开启山丹马场历史使命的“电令”》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点击量超过100万人次;接待外部采访媒体20多家、外部媒体采稿142篇。开展劳动竞赛22场次730人次、文体活动22 场次,举办“草原儿女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比赛和“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好书推介等活动,新建室内健身中心1个,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企业党建】   以“喜迎党代会,马场这五年”为主题,推出专题报道26篇。开展培训教育活动12场次,特色活动15项,推进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推进党支部标准化示范化建设,56个基层党支部全部达标,甘肃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2个,山丹马场党委被甘肃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日明

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永军

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韩宏海(11月任止)

纪委书记:高恩录(8月始任)

副总经理:陈海   钱述华(10月始任)  张德军(10月始任)  赵生军(10月始任)

顾问:王金福  时晓寒(兼工会主席)

总经理助理:张德军(10月任止)  钱述华(10月任止)  赵生军(10月任止)

副总会计师:张生林

(撰稿:潘金虎)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