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

老军乡:“小菌子”开出“产业花” 结出“致富果”

发表日期:2023-07-27 11:47 作者:王旭辉
来源:甘肃山丹

七月流火,热浪蒸腾,当夏日的高温席卷大地,山丹县老军乡二十多度的清凉感不仅成为当地的最佳避暑胜地,也为当地菌菇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眼下,正是平菇丰收采摘季,记者走进山丹县兆丰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大棚内,一排排一尺多长的食用菌菌包摞得整整齐齐。菌包袋子开口处伸出一簇簇平菇,鲜嫩肥厚,散发出阵阵清香。

“大家采摘平菇的时候要一手扶住菌棒,一手握住菇柄,要注意区分平菇的等级分类。”“趁着好天气,我们抓紧时间采摘,争取让蘑菇早点上市。”这是近日兆丰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呈现出热闹繁忙的采收景象。负责人张仲民正在用心地指导村民采摘菌菇。

有的忙着采摘、有的忙着分拣、有的忙着搬运……远远地就能听到村民的欢声笑语,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平菇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很受消费者欢迎,而本地市场销售的平菇都来自其他县区,当地还没人种植,现在已经供不应求了,市场前景很不错。”看着菌棒上肥嫩的平菇,张仲民更加坚定了发展“菌”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可靠的市场调研和多年种植菌菇的经验让张仲民尝到了甜头。就在今年年初,张仲民还将10座大棚种植了毛木耳。如今,头茬毛木耳纷纷从菌袋两头的小孔中探出头来,布满菌棒,长势格外喜人。

“今年的毛木耳长势特别好,种的很成功。第一年试种,只种植了5万棒菌包,估计能产13000多斤干货,按照目前的价格每斤20元计算,总产值26万元左右。”张仲民一边忙着察看木耳菌棒喷洒保湿情况,一边欣喜满满地说,发展“菌”产业不仅能带动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增加,还能有效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从合作社成立我就在这干活了,我家就住在合作社旁边,年底有分红,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我感觉还是挺好的,主要是方便照顾好家里人。”马玉兰高兴地说。

像马玉兰一样实现在家门口就能务工的村民有20多名,一年下来,带动当地务工的村民实现了人均增收近4万元。最近,合作社忙完了菌菇采摘工作,紧接着进行菌棒加工,村民们在生产车间参与生产菌棒,每天正常工作10小时,就能收入150元。合作社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务工增收的同时也有时间照顾家庭。

“我们的时间是相对自由的,家里有事也可以请假离开,合作社会按照工作时间累计给我们工钱。”正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徐琴表示,在这里务工的人员大部分都是本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大家都很积极。不仅如此,基地加工菌棒、灭菌接种、采摘蘑菇、洒水育菇……一年到头至少有8个月有活干,工资发放也很准时,我们大家都觉得放心。

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效。近年来,老军乡发挥资源优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特色优势产业来抓,不断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探索发展多元化食用菌循环经济模式,持续推进全乡特色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增收途径,赋能乡村振兴。(王旭辉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