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用好建议书 推动整改建实效
巡察建议书是巡察工作“后半篇文章”的关键载体,是推动问题整改、深化标本兼治的“政治处方”。近年来,县委巡察办牢牢把握政治巡察定位,聚焦“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核心任务,在巡察建议书制发、送达、督办、见效全链条下足功夫,以精准化建议、闭环式管理、系统化治理,让巡察建议书从“一纸文书”变为整改实效,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有力支撑。
一、精准画像,把准建议“靶向度”
精准发现问题是高质量提建议的前提。县委巡察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巡察建议书制发前做好“深度功课”,确保建议不偏题、不空洞、能落地。一是前置“会诊”摸实情。每轮巡察后,巡察办联动纪委监委、组织部开展会商,梳理被巡察单位存在的领域性、行业性突出问题,形成“问题底数清单”。通过征求意见函的形式向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以及被建议单位征求意见建议,确保巡察建议实事求是,无偏差无失误。二是分类施策定建议。针对巡察发现的个性问题,聚焦具体问题提出“点对点”整改建议;对梳理出的“四议两公开、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农村三资管理、入股分红、高标准农田建设”5个典型问题,从行业监管、制度完善、责任落实层面提出“面对面”治理建议,明确责任主体和协同整改要求,形成“分级分类、靶向施策”的建议体系。三是严审把关提质效。建立“巡察办起草、巡察领导小组成员审定”审核机制,重点审核建议是否符合政策要求、是否贴合被建议单位实际、是否具备可操作性,杜绝“泛泛而谈”“照搬照抄”,确保每一条建议都精准对应问题切实推动整改,实现“问题查彻底、原因剖透彻、办法谋清楚”。
二、联动发力,拧紧整改“责任链”
为破解巡察建议书“一发了之”“整改悬空”难题,县委巡察办推动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一是“一书多送”明责任。实行巡察建议书“直达+抄送”模式,除直接送达被建议党组织外,同步抄送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主管单位主责、分管领导督责、纪检监察机关监责、职能部门履责”的责任体系,推动分管领导履行“一岗双责”、职能部门牵头专项整治,形成整改合力。二是清单化交办促落实。将巡察建议书以文字和台账形式下发相关职能单位,进一步明确整改目标、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和具体措施,让被建议单位“照单领责、对账销号”,有效避免了整改模糊化、责任空转的情况。三是常态化调度抓推进。县委巡察办定期收集进展情况,由牵头部门负责向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建议书的落实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推动问题系统整改。
三、标本兼治,激活治理“新动能”
县委巡察办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以巡察建议书为抓手,推动整改从“解决一个问题”向“治理一个领域”延伸。一是分类整改破难题。对推进困难的问题,巡察办联合相关部门跟踪督导,确保整改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对共性突出问题,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如针对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督促其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制定整改方案,制定整改台账,细化工作措施,逐项靠实责任,全面彻底整改。二是建章立制固成效。引导被建议单位以整改为契机,深挖问题根源,健全完善长效机制,避免“整改一阵风”。近年来,通过巡察建议书推动相关单位完善各类制度机制12项,形成“整改—规范—提升”的良性循环。至目前,发送巡察建议书3份,推动各类问题整改29个,督促落实分红资金155.58万元,清理农村“三资”各类资金5036.79万元,巡察监督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下一步,县委巡察办将继续深化巡察建议书制度运用,不断优化制发流程、强化督办力度、拓展治理成效,让巡察建议书真正成为压实责任的“加压阀”、破解难的“金钥匙”、提升治理的“催化剂”,以高质量巡察整改护航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高学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