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文件 > 按公文种类分类 > 山政发

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索引号 6207250037/2024-00018 发文字号 县委发〔2024〕1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政府办
公开形式 公开目录
生成日期 2024-03-06 11:54:44 是否有效

县委发〔20241



中共山丹县委 山丹县人民政府

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部门,企事业及省市驻丹各单位: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为目标,坚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培育壮大“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创新,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努力探索形成“山丹经验”、创建“山丹模式”、塑造“山丹样板”。预期目标是:力争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26.64亿元、增长6.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00元、同比增长8%以上。

一、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

(一)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实施小麦单产提升行动,全面落实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单产提升奖补等政策,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推广优质抗旱高产品种和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引导农民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全县小麦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9万亩以上;稳定油菜、食葵等种植面积,油料面积达到5.5万亩以上。(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各乡镇

(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制度,守住全县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防将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鼓励利用“荒山、荒坡、荒丘、荒滩”四荒土地资源发展林果业,不与粮争地。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优先保障粮食生产。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持续加大撂荒地利用和排查整治力度。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做好检测化验、数据分析、总结上报等工作。(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山丹分局、各乡镇

(三)充分发挥农业保险支撑作用。稳步扩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覆盖面,保质保量落实好小麦、马铃薯、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承保,消除种粮农民的后顾之忧;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肉羊、露地蔬菜、设施农业、中药材等农业品种保险,积极开展手机、电话等农业保险信息化技术宣传培训,优化相关程序,切实提高理赔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兜底保障作用,优先保障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户的参保需求,防止因灾出现规模性返贫,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各乡镇

(四)着力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追溯体系,建立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优化蔬菜产业区域化布局,推进蔬菜产业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设绿色蔬菜基地6万亩,确保“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定期分析研判辖区内生猪稳产保供形势,全县能繁母猪稳定在3万头,全力推动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增强猪肉供应保障能力。支持中小型奶牛养殖场(户)扩大养殖规模,加快良种改良步伐,促进奶业发展,保障鲜奶供给。(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

二、持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争取增发国债、中央及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期建设”的原则,持续推行“小块并大块、一户一块田、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模式,优先把具备水利灌溉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5万亩。严把农田林网规划设计关口,提升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配套水平,加强现有农田林网日常巡查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好农田防护林建设成果。(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各乡镇

(六)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山丹河上游河库水系连通工程复工建设,争取早日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发挥效益。加快推进总投资7.8亿元的马营河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寺沟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山丹河河道治理工程等18项水利项目,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提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牵头单位:县水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七)有效开展盐碱耕地综合利用。根据盐碱地普查结果,摸清全县盐碱地分布状况、成因和改良潜力,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盐渍化发生程度,开展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将盐渍化土壤的改造利用与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培育相结合,加快盐碱地治理改良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 局、县林草局、各乡镇

(八)切实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以“防灾、减灾、提质、增效”为核心,建立农业农村、气象、应急、水务等部门稳定畅通的信息共享和会商机制。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大力推广应用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流行蔓延危害。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农业产业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强化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水平。(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务局、县林草局、县气象局、各乡镇

(九)持续强化先进农机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粮食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农机装备补贴,建设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加快农机装备推广和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87%,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十)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对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做到精细化管理,高效运转“831”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机制,推广运用“甘肃一键报贫”系统,及时开展专项排查和集中排查,做好每月常态化排查,及时解决因自然灾害、严重疾病等引发的致贫返贫风险,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现动态清零。加强防止返贫监测数据常规分析、区域分析和专项分析,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工作的敏锐性、预见性和超前性,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致贫返贫的底线。(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教育局、县水务局、县住建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医保局、县统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残联、各乡镇

(十一)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按照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四个一批”的要求,2024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的占比达到65%以上,支持发展“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延链、补链、固链、强链等方式,促进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加快推进就业帮扶工作,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双向发力,稳定务工规模和收入水平,完成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万人,有输转意愿的脱贫劳动力4331人,实现劳务收入18.54亿元的底线任务。发挥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带动脱贫劳动力输转就业的引领作用,统筹用好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帮助脱贫人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保持公益性岗位人员数量总体稳定。(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 局;责任单位: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各乡镇

(十二)稳步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坚持把产业就业作为脱贫人口增收的主渠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特别是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有效嵌入产业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落实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真种(养)补助等方式,持续巩固提升产业发展成果,逐步提高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充分发挥以工代赈作用,持续推进脱贫人口转移就业,支持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发展,继续落实生态护林员补助 政策,多渠道增加脱贫人口收入。(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各乡镇

四、全力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

(十三)加快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提质增效行动,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以养殖业牵引带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提单产、优品质、增效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打造饲草产业园、种养循环产业园、位奇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县级农业产业园区。充分发挥项目引擎作用,全力推进百万只肉羊屠宰精深加工、养殖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活畜交易市场建设等项目,积极对接甘肃亚盛薯业集团,加快实施 1万吨全粉生产线项目,不断健全完善育种、扩繁、推广、加工、冷链物流和产品营销体系,力争马铃薯、饲草、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 13万亩、35万亩、6.4万亩以上,肉羊、孕马 饲养量分别达到 210万只、2万匹,肉羊、马铃薯2个全产业链产值达到 10亿元以上,蔬菜、饲草、孕马3个特色产业链产值达到 2亿元以上。全力服务好锡航10万头肉牛养殖、中驼10万吨驼奶粉加工、300万羽蛋鸡养殖、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等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全县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参与全链条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分类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等。(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各乡镇

(十四)强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甘肃农业大学河西综合实验基地建设,开展种质资源保护、评价、鉴定、新品种培育和智能化、数字化配套集成技术示范攻关,不断完善“农 业企业+种植基地+服务组织+农户”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突破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亩产万斤大关,推动全县粮食作物单产跨越式提高。大力推广“三级二元”肉羊繁育模式,开展同期发情、绵羊人工授精等高效繁育技术试验示范,繁育适合山丹特色的湖羊类群,带动全县肉羊产业扩量、提质、增效。积极开展抓点示范行动,集成推广现代种养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和新装备(机具),建成一批百亩核心攻关田、千亩示范片、万亩连片示范带,推动特色产业种养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发展。(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 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各乡镇

(十五)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统筹推进屠宰加工、精深加工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种植(养殖)体系和现代加工流通体系,积极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充分发挥“山丹羊肉”等“甘味”农产品品牌效应,在省外设立以“山丹羊肉”为主导产品的山丹特色农产品直销点和体验中心6个。深入开展“彩虹张掖千人主播团矩阵”活动,形成“网络化宣传+常态化营销+实战化带货+市场化运营+品牌化赋能”的全链条电商助农新模式和电商人才培养新机制,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生产型向全面生产经营型转变,逐步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能力。(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各乡镇

(十六)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特色项目、精品民宿、精品景点路线等建设培育力度,将乡村的自然风光、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推进农业与旅游观光、文化创意、教育体验、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三品一标”“甘味”农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检测及追溯体系建设和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全县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和“甘 味”品牌5个以上、“富硒基地”2000亩以上,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活力。(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文体广旅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

五、大力实施和美乡村创建行动

(十七)突出乡村规划引领。充分结合乡村特点、地域特征、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等,合理布局农村生产、生态、生活全空间,科学确定村庄发展定位,按照“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应编尽编”原则,加快完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构建具有山丹特色的乡村规划体系、提升乡村地区国土空间治理水平。强化全域空间管控,一体谋划,多维把控,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和美乡村创建,对已批准的村庄规划依法依规分期分类评估,切实掌握编制落地情况,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提 升编制质量,动态维护村庄规划,优化规划成果管理。(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山丹分局

(十八)深入开展乡村建设升级行动。活学活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结合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接续推进 “5155”乡村建设行动,在高标准建设清泉镇拾号村、位奇镇新开村等6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基础上,接续打造以产业聚集型、城乡融合型、通道经济型、农旅融合型等为主的清泉镇清泉村、陈户镇寺沟村等示范节点村6个,确保争创省、市级和美乡村。坚决杜绝搞党建广场、以“党建广场”命名农村文化广场等行为,提升和美乡村“内涵”。注重新兴业态培育,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精心打造陈户镇西瓜客栈、东乐镇十里杏花谷、老军乡长城星空露营基地、霍城镇骠骑将军行营等产业业态,助推产业转型、助力群众增收。(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山丹分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文体广旅局、县商务局、县林草局、县工信局、各乡镇

(十九)全面提升农村宜居水平。持续推进“三大革命”“六大行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及整合行业专项资金、涉农资金等方式,支持推动“八改”工程建设,全县完成农村改厕600户、改水60公里、改房40户、改电14.72公里、改气400户、改 厨 18户、改院40户,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扎实开展高质量“清洁村庄”建设,稳步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统筹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村庄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全面实现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山丹分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林草局、供电公司、各乡镇

(二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重点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公里、改造公路危桥1座、农村公路养护维修15.8公里。扎实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对农村公路路面破碎、裂缝、坑洞等病害进行预防性养护。继续实施农村水源保障工程、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改善提升供电能力和质量,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推广装配式等建筑技术,加快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浅山区防洪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白石崖饮用水水源地 保护等项目,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项目,不断夯实绿色发展根基。(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林 草局、供电公司

(二十一)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强化县域综合功能,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不断扩充、挖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积极争取学前教育改造提升项目,持续优化学前教育办园条件,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形成在线数字教育新格局,深化课堂变革,提高课堂效率,缩小城乡学校办学差距,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巩固提升乡村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城乡居民慢性病管理服务水平,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信息化建设和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基金运行安全监管,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分类资助政策。加大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级互助幸福院建设力度,着力打造老年互助幸福院与慈善幸福家园相结合的乡村养老综合体,高标准建设村级互助养老设施和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加强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关心关爱服务。(牵头单位:县发改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 妇联、县残联、各乡镇

(二十二)持续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农业面源综合治理,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85%90%83%以上。争取实施三北六期、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生态治理工程,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补播改良等措施,持续加强林草资源保护修复,完成林草生态修复面积5.9万亩。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争创森林小镇1个、乡村绿化示范村4个。加强乡村小湿地、零星林草地植被恢复和保护,维护好乡村生态平衡。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分级分区管控用水总量,完善用水总量管控指标体系,建立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控制指标体系,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落实到灌区、乡镇和各用水单元。(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山丹分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林草局、各乡镇

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二十三)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化村干部“雁阵培育”计划,锻造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村级后备力量。大力推行“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新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党建示范点,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真正用“党建链”引领“产业链”、串起群众“致富链”。全面落实市委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的意见,大力推行“组织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码上响应、接诉即办”工作法,落实县级干部包乡走村、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乡村党员干部入户访查等制度,充分运用“邻里小院”议事模式,全面推广“村情”二维码、线上党群服务中心等典型做法,切实把党组织的旗帜树立起来、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纪委监委、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二十四)着力促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乡村振兴和重点产业企业需求,引进回流一批急需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深入实施“一产业一人才支持计划”,在农产品加工销售、电商直播营销等领域建立2个以上产业人才联盟,聚焦重点企业需求,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组织“周末工程师”“候鸟人才”开展特色服务活动,组织实施市级重点人才项目1个、县级重点人才和青年人才项目2个,以点带面推动产才融合、同振共兴。深入推进“十业百社万才”计划 和“焉支乡村工匠培育工程”,组织产业专家服务团、科技特 派员、优秀拔尖人才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政策咨询、现场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活动,结合重大节会组织“村书记”“新农 人”“美食达人”等主播团开展助农助销、巡回直播等特色活 动 5期以上,带动培养一批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带头人、技能工匠。持续开展城市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引导更多城市教师、医疗卫生骨干、文化工作者等城市人才下乡进村开展服务活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文体广旅局、县农业农村局

(二十五)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建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推进乡、村两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管好用好农家书屋,提升农村文化广场使用效率,建立广场文化活动运行机制。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消夏周末”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组织文化文艺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送文化活动。繁荣农村题材文艺创作,推出一批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加大乡村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推动“村BA”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开展“乡村阅读季”活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和“书香山丹”建设。(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文体广旅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二十六)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挖掘评选文明家庭、道德模范、五星文明户等先进典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强文明实践所、站阵地,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深化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持续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约 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常态长效整治婚丧事宜陈规陋习。持 续推进“积分超市”建设,强化正面引导激励,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化拓展“和美乡村·幸福小院”创建活动,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展现家家和美图景、厚植村美人和的乡村底色。(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文体广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统战部、县委政法委、县妇联、各乡镇

(二十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广“四级七天”“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等多 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常态化打击治理村霸和农村黑恶势力。深化乡村两级普法宣传教育。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积分制”“红黑榜”管理制度,优化村规民约执行情况考核评价机制,高效践行新版村规民约,着力提升乡村自治水平。积极申报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持续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创新一批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的乡村治理模式。(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妇联、各乡镇

七、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协调解决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工作高效落实。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配齐配强工作班子和工作力量,加强“三农”干部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三农”工作能力和水平。(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各乡镇

(二十九)持续深化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健全规范运营机制,提升法人治理能力,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运营。全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多元化发展产业业态,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力争90%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借鉴陇西县农村宅基地改革经验,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以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为前提,选择“空心化”程度高、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先行先试,着力解决农村“空心化”、农民“留守化”的问题。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指导基层供销社开展“耕、种、管、收、储、销”等系列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提升经营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自然资源局、县供销社、各乡镇

(三十)加大政策扶持。建立健全财政支农的资金运行机制,探索完善以奖代补、项目带动、先建后补、信贷支持、社会资本等多元化投入增长机制。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认真研究吃透政策,理清上级资金投向、产业扶持方向,争取国家、省、市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园区、休闲农业等重点涉农项目,提高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储备质量,力争获得更多项目投资,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更多资本活力。(牵头单位: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金融办、县自然资源局

(三十一)健全完善机制。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一项工作、一名领导、一套人员、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做到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要集中聚焦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样板工程,挖掘和选树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典型,加强宣传和推动,切实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水平整体提升,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县委办公室;责任单位: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三十二)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定期督查考核通报制度和权责合理、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将粮食安全生产、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深入一线开展督查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大奖惩问责力度,以严肃的督查问责倒逼工作责任落实落细。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 富足奠定坚实基础。(牵头单位: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


附件:2024年县委一号文件扶持政策


              中共山丹县委       山丹县人民政府

                    2024218



附件


2024年县委一号文件扶持政策


一、支持粮食安全方面

1.对全县二轮承包面积或确权承包面积的种地农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401万元。

2.投入资金300万元,对全县春小麦单产提升项目区每亩给予100元物化补贴。

3.投入资金105万元,按照小麦“一喷三防”项目要求,对全县春小麦种植户按每亩5元的标准给予防控药剂物化补贴。

4.对全县春小麦连片种植200亩以上的农户,按每亩20元标准给予种子补贴。

5.整合资金300万元,对连片种植千亩以上马铃薯(种薯)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每亩给予补助100元物化补贴。

6.整合资金1800万元,对新建或扩建马铃薯精深加工生产线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的企业给予补助。

7.对种植大户购买指定品种种薯,并向马铃薯加工企业提供的商品薯的每吨给予50元补助。

二、支持农业产业方面

1.整合资金1.52亿元,建设以“水肥一体化”为主的高标准农田6.5万亩,改善农田水肥条件,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2.投入资金1104万元,采取“项目补助+自购”方式,对种植户和经营主体每购买2.5公斤0.015加厚高强度地膜补1公斤0.015加厚高强度地膜,共补助加厚高强度地膜338吨,补助面积20万亩。

3.对废旧农膜回收网点每回收1吨废旧农膜给予100元补助,企业每拉运1吨废旧农膜给予100元补助。对完成废旧农膜回收任务的乡镇,按照废旧农膜回收量给予100/吨的奖励补助。

4.对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进行尾菜处理物化补助。

三、支持草畜产业方面

1.具备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种畜禽经营许可证,能繁母羊存栏达到2000只(含)以上的种羊场,当年向县域内的养殖场 (户)提供基础母羊达到4000只(含)以上,且在同等条件下,向县内销售的种羊价格低于县外其他种羊场市场价格,每个经 营主体一次性补助 20万元。

2.对县内屠宰企业年实际屠宰量达到5万只(含)以上,每只给予20元奖补,推动提产扩能。

3.落实育肥场收购规模奖补政策,对常年存栏达到5000只 (含)以上,且全年向定点屠宰企业年交售育肥羊2000只(含)以上的育肥场,按照交售量给予每只10元奖励补助。

4.落实肉牛良种补贴资金20万元,采购西门塔尔肉牛冻精2万支,完成授配母牛1万头,按照每头需要2支冻精,每支冻

精补贴10元,冻精分配到乡镇养殖户使用。

5.对当年从省级种畜场购入良种基础母牛5头及以上的养殖场(户),以见犊补母的方式,每头给予2000元补助。

6.以省级种畜场、牛羊规模养殖场(户)为重点,对当年通过国家评估的无疫小区、疫病净化场,以及通过国家和省上兽药抗菌使用减量化达标的养殖场,每项给予10万元奖励补助。

7.加强动物防检疫体系建设,将兽医实验室运转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8.对当年连片种植全株青贮玉米500亩以上的规模化牛羊等草食家畜养殖场(企业、合作社、户)或专业青贮饲料收贮企业(合作社、户)等经营主体,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且相关资质齐全的,每亩给予122元补助。

9.按照《山丹县孕马养殖基地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对当年发展孕马产业的养殖场、企业和合作社融资予以全额贴息支持,对新增融资额按照银行同期基准利率予以贴息。

10.投入资金600万元,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通过“委托育肥”模式与现代肉羊融合发展产业园签订《肉羊委托育肥带动协议》的脱贫户(含监测户)、一般户及经营主体,按照实际委托育肥肉羊规模对育肥所需饲料进行 “物化”补助。

11.投入资金360万元,对乡镇养殖小区进行改造提升,配套完善基础设施。

12.投入资金130万元,对饲草加工基地配套完善基础设施。

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方面

1.对当年新认定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2万元奖励;对当年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奖励;对当年新认定的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给予2万元奖励;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在项目申报上优先安排。

2.对当年新认证并取得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证书的新型经营主体,每个证书分别给予2万元、万元、5万元奖励。

3.对当年新认定“甘味”农产品品牌的农业经营主体,每个证书给予5万元奖励。

4.对当年获得全国绿色有机博览会金奖、优秀奖的,每个证书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的奖励。

5.对积极参加农产品博览会等展会的企业,除政府补助的展位费外,每次参展给予经营主体5000元的补助奖励。

6.对产业化程度高、生产经营良好,为农民和各类涉农主体提供综合服务,且当年达到创建标准的基层供销合作社每个给予10万元的补助。

7.对当年认证的2000亩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给予45万元奖励补助。

五、支持农业机械化推广方面

1.对当年购置农业机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

2.投入资金100万元,对县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年购置列入甘肃省补贴目录的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马铃薯种植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中药材秧苗栽植机、中药材收获机、油菜籽收获机、残膜回收机等机械,县财政列支60万元按中央补贴标准给予累加补贴;购置列入甘肃省补贴目录的畜禽养殖、采集运输、废弃物及病死畜禽处理设备等畜牧机械,县财政列支40万元按照中央补贴的60%给予补贴。

3.免费开展农机驾驶员培训、考试、发证及农机检审验。

六、支持乡村建设方面

1.投入资金2600万元,支持创建1个省级“和美乡村”、2个市级“和美乡村”、2个集镇、6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和6个示范节点村。

2.投入资金150万元,对当年新(改)建卫生户厕600户农户进行补助。

3.投入资金240万元,对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管护,每村给予补助管护基金;对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岗位人员给予补助。

七、支持巩固脱贫成果方面

1.投入资金184.38万元,对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发展生产、农业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乡村工匠和乡村寄递物流公益性岗位进行补助。

2.投入资金100万元,对县外省内输转就业的脱贫劳动力给予一次性300元的交通补助;对省外输转就业的脱贫劳动力给予一次性600元的交通补助。

3.投入资金448.54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贴息补助。

4.投入资金120万元,对全县符合条件的雨露计划脱贫家庭(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新成长劳动力进行补助,分春秋两学期补助,每人每学期1500元。

5.投入资金344万元,对脱贫人口、各类监测对象小额信贷按银行同期利率进行贴息。

6.投入资金20万元,新建12家片区超市,配备积分礼品,助力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

1.投入资金551万元,在4个乡镇6个村及东乐镇北滩工业园区铺设自来水管网、下水管道并配套附属基础设施等,保障饮水安全。

2.投入资金3260万元,在8个乡镇重点路段硬化地坪、平整场地、铺设砂砾石路面或透水砖等,提升村容村貌。

3.投入资金350万元,在4个乡镇5个村维修垃圾集中处理点、采购垃圾斗、垃圾桶、分类垃圾箱等,有效治理农村垃圾。

以上涉及奖补的项目和企业,实行项目备案制管理,对当年新建高标准设施农业、标准化养殖、冷链仓储等投资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未纳入固 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的不予奖补;达到规上企业入库标准的,必须实行企业入库才能享受奖补政策。同一生产经营主体,得 到中央、省、市项目资金扶持的,若扶持额度高于县上的奖励 扶持额度,县上不再奖励扶持;若低于县上的奖励扶持额度,由县上补足差额部分。同一生产经营主体,具备两项或两项以上奖励扶持条件的,按照就高原则进行奖励扶持,不重复奖励扶持。


解读链接1:【一图读懂】县委1号文件扶持政策

链接2:县委一号文件发布,32条措施绘就山丹和美乡村美好蓝图


友情链接

主办:山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山丹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丹县文化创意中心 邮编:734100 电话:0936-2722969 邮箱: shdxxhb@126.com

陇ICP备12000199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502000105号 网站标识码:6207250003